冰毒的历史与合成方法
冰毒,又名甲基苯丙胺,是一种具有强烈精神兴奋作用的化学物质。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药材麻黄(ephedra)。1885年,日本化学家长井长义首次从麻黄草中分离出一种生物碱,并命名为麻黄碱(又名麻黄素,英文名ephedrine)。1893年,长井长义首次以麻黄碱为原料合成了去氧麻黄碱(又名脱氧麻黄碱,英文名deoxyephedrine)。去氧麻黄碱和甲基苯丙胺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称呼。然而,甲基苯丙胺很难制造,直到1919年日本化学家绪方章(有的译作绪方明、绪方昭昭、阿雄贺多)新发现了一种合成晶体型甲基苯丙胺的方法,才使甲基苯丙胺制造不再困难。
甲基苯丙胺的精神兴奋作用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德国化学家和药理学家弗里德里希·豪斯奇尔德发现后,人们才重新注意到它。1938年,德国泰姆勒(Temmler)制药公司开发了甲基苯丙胺片剂,以商品名Pervitin(音译为“柏飞丁”)在德国上市。作为非处方药,Pervitin被用于提高警觉性和抗抑郁等,并因广告宣传而广为人知。日本人也有自己的甲基苯丙胺——「ヒロポン」(罗马音Philopon,中文音“希洛苯”)。因其强烈的精神兴奋作用,日本人又称之为“覚せい剤”(觉醒剂),并在药品外包装上印有“除倦觉醒剂”5个大字。1951年,日本颁布《觉醒剂取缔法》,将觉醒剂的持有、流通、使用限制于医疗与科学用途,终于在几年后遏制住甲基苯丙胺的滥用。
20世纪三四十年代,在英美,流行的是苯丙胺,以美国SKF公司开发的Benzedrine(音译为“苯齐巨林”)片剂最为知名。在英美,甲基苯丙胺流行较晚。美国官方首次查获地下实验室生产的甲基苯丙胺是1962年,在旧金山。美国滥用者称其为Speed(快速丸)、Crank(曲柄)、Poor man’s cocaine(穷人的可卡因)等。1965年,美国国会通过《药品滥用控制修正案》(Drug Abuse Control Amendments),这部法案要求任何抑制剂或兴奋剂的生产、混合、加工、销售、递送或其他用途都受到严格限制。
冰毒的历史与合成方法
打破次元壁!一键定制你的专属AI国漫女神真人写真,点击立即生成,限时免费→ 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